這是我自己在PTT PO的文,詳細介紹data.table,以下是正文~~
data.table包含的東西很多
但是很多東西都可以被plyr, dplyr的function取代
所以data.table很多function,我都不太熟
這裡簡單介紹一下data.table
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,請自行去看manual
要了解data.table,我們可以先從package的description來看
“Fast aggregation of large data (e.g. 100GB in RAM), fast ordered joins,
fast add/modify/delete of columns by group using no copies at all, list
columns and a fast file reader (fread). Offers a natural and flexible syntax,
for faster development.”
簡單翻譯一下,大資料(例如,記憶體中大小為100GB的資料)的在不創建複本下,根據
類別(group)變數進行快速整合、排列、合併、增加/修改/刪除行資料等動作。…
重點就在不創建複本,因為R修改data.frame時,會先複製一次再修改,
然後傳回複本,因此,會浪費不少記憶體,而且很容易拖累速度,因此,
data.table提供這方面更有效率的操作。
(這方面的速度比較可以參考#1LeXNCKV (R_Language) [分享] 資料數據處理修改)
- data.table
這個函數基本上data.frame使用差不多,而且data.frame的參數都可以放進
像是很常用到的stringsAsFactors,只是data.table預設是FALSE,
這點跟data.frame不同,使用上需要注意,範例如下:
1 | t = data.table(a = LETTERS[1:3]) |
第二個差異是data.table不包含rownames,
在轉換data.frame到data.table時,要注意這點
下一章會提到把rowname轉成column的函數
附註一條:data.table都包含data.frame的class
可以用在data.frame的方法都可以在data.table上實現
但是data.table還多了一個引數 “key”,我對它的解讀是一種索引的概念
而透過索引的動作都會被加速。
key可以是一個變數,也可以是多個變數,這點看個人使用。
再來,就是data.table的’[‘,這部分跟data.frame不太一樣
所以需要特別說明,但是這部分,我自己也不是很熟悉,我只能大概講過
a. 我們很常在data.frame做取多行的動作,在data.table是不可行的,舉例:
1 | vars = data.frame(X = rnorm(3), Y = rnorm(3), Z = rnorm(3)) |
但是你想這麼做,怎麼辦? 加上with=FALSE就好了,或是用list包住column name
1 | vars_dt[,1:2,with=FALSE] |
剩下像是by, .SD, .SDcols等自行?data.table查看吧
data.table的部分就先說明到這,接下來,講一些相關的function
b. setkey: 改變key的值, setnames: 改變column name,但是一樣不製造複本
c. copy: 製造data.table的複本
d. setDF: 在不製作複本下,把data.table的class改為data.frame
舉例:
1 | DT = data.table(X = rnorm(3), Y = rnorm(3)) |
這部分可能不太懂,不過沒關係,記住一點,要轉成data.frame用setDF就好
e. setDT: setDF的反向
f. duplicated, unique
duplicated提供一個跟data.table列數相等長度的邏輯值向量,
TRUE代表前面有一樣的列,FALSE代表沒有
unique則是留下沒有重複的列,舉例來說:
1 | set.seed(100) |
不過unique還有更多功能,它可以選擇變數做unique,舉例來說:
1 | unique(DT, by = "A") |
順便一提,dplyr的distinct,如果你input的class是data.table
它就是用unique做的
1 | library(dplyr) |
你如果想看distinct怎麼做,可以在R上面打dplyr:::distinct_.data.table
dplyr:::distinct_.data.table
function (.data, …, .dots)
{
dist <- distinct_vars(.data, …, .dots = .dots)
if (length(dist$vars) == 0) {
unique(dist$data)
}
else {
unique(dist$data, by = dist$vars)
}
}
之後提到distinct,我們再來講distinct
其他相關function像是subset, setcolorder, setorder (setorderv)
對這三個function有興趣,再去看manual,不贅述
這三個對應到dplyr的filter, select, arrange,之後我們會再提到這些
g. transform: 改變column的屬性、值等,舉例來說:
1 | DT = data.table(a = 1:3, b = 2:4, c = LETTERS[1:3]) |
h. set: 用來變更特定column,某些列的值,舉個簡單的例子
1 | DT = data.table(a = 1:3, b = 2:4) |
一般來說都用’[‘來做,但是你如果需要用到for再來完成,再用set
還有一個function是 J,這裡就不提了,一樣請洽manual
最後,還有一個operator,’:=’,它是用來擴增data.table的column,
同樣,也不創造複本,這樣可以更快的增加column
那如果刪除怎麼辦?還記得前面學過 DT[, list(‘X’, ‘Y’)],就用這個
再來,我們講一些data.table中其他function
- fread
功能可以用來取代read.table, read.csv
它可以用多種separate去分割columns,然後讀入R
而且讀入速度比read.table, read.csv快很多
但是注意,不規則的檔案會讀入失敗
這裡提幾個參數:
a. sep: column跟column之間的分隔,如果是csv就是’,’,
如果是tab separated values就是’\t’
b. na.strings: 視作NA的字串,它可以是一個vector
c. stringsAsFactors:是否要把字串轉成factor,預設是否
d. colClasses:各行的classes,可以自行設定
我愛用fread還有一個原因,第一個input可以直接放我要讀的字串,
但是read.table需要經過其他的方式,有點麻煩(我懶得記,其實沒記過)
舉例來說
1 | text = "a b |
fread很適合拿來讀大資料,所以有必要把table輸出成text
用文字方式處理時,讀入就變得很方便,可見 #1LegOjwB (R_Language)
還剩下 dcast.data.table, melt 跟 merge
它們會留到之後跟tidyr一起介紹
下一章重點會放在dplyr
補充:
key,我也不是很熟悉,也很少用,因此,我這裡介紹的很少
如果對key有興趣,可能需要自行研究